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美华学校UIA 编辑:佚名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美华学校开设的30余种选修课中,中国文化课最受学生欢迎。因为在这节课上,会体验各种新奇的事物,*括传统美食、手工劳作、历史传统文化等等。下面就来一起体会中国文化课的种种乐趣。
01青团手工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在中国文化课上,老师不仅会给学生普及青团的历史由来和寓意,还会带领着他们动手制作青团。学生做起手工课自然集思广益,有的改变了青团固有的形状和大小,有的则创新出奇*了另类的馅,但最终效果都不错,学生都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满意。
02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生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一笔一墨一丹青,一纸一字一发明。老师讲解了活字印刷的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随后进行了示范。将墨汁倒于墨盘中,用刷子和滚轮蘸取墨汁,在字模和边框上墨。然后铺纸,一次定位,再用刷子在纸上顺次点按,待纸张泛出均匀墨迹,揭开宣纸,一张活字印刷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在活字印刷的尝试中,也能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洗涤心境。
03射箭术
射箭是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远古人类进行狩猎和保卫自身安全的需要。射箭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具备了将简单工具改革成复合工具的能力,是人类开始改变自身命运、主动与大自然抗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伟大成就之一,后来射箭更是成为历时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之一。
在中国文化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亲身体验射箭的乐趣。将颜色醒目的气球稀落绑在树干上,这些气球就是学生射击的目标。一场体验下来,学生们会逐渐理解,原本较为单一的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功能的射箭,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会衍变为具有军事、娱乐、礼仪、教育、民俗等多种功能的社会文化形式。
04书法课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中国书法一直散发着东方艺术之美,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在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远远不够,掌握不同字体的撰写技巧,才是书法课的重点。经过长时间的临摹,狠抓基础,结构、笔顺、点划的扭转一次次修正,从下笔便开始严谨。练得一手好字还能修身养性。
05油纸伞手工
油纸伞是汉族古老的传统用品之一,亦传至亚洲各地如朝鲜、越南、泰国、日本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当地特色。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它由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风油纸伞,给了学生很多创意发挥的空间,搭配上同样古风的花中四君子竹梅菊兰,风韵更上一层;当然,创意手作没有固定的搭配公式,卡通人物和对称复杂的花纹图案亦是美。学生在油纸伞的绘画中复刻艺术,传承文化,感受来自历史岁月沉淀的东方之美。
06制鼎术
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的成熟,使得鼎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
鼎铸造方法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需要经过熔化金属成液态,再重新冷却凝固,并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和翻动以**均匀性和质量。最后还需要打磨、抛光等后续加工。中国文化课上,通过黏土等特殊材料还原了鼎器铸造的过程,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制鼎的原理和方法。
07重阳节历史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在重阳节这天,地方习俗各有不同,但都围绕着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祭祖,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羊肉面,归宁父母等活动展开。中国文化课上,在重阳节这天就为学生们讲述了节日的背景故事,还带着他们一起体验晒秋、煮菊花茶。
08巢居文化
干栏式巢居,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
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巢居的缘起和发展后,还带着他们在学校中央大草坪上,用散落的树枝和稻草还原了几个简易版迷你巢居。搭建的过程非常有趣,似乎能穿越到那个时代,为自己的栖息之所而奔波劳走。搭建完成后,那片被巢居覆盖的土地,仿佛有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也算颇有意境了。
中国文化课能给学生扩充知识面,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新一代青年心中,真正做到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中国文化课*括的内容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这些课程旨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技巧;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也能为孩子们漫长的学业调味,充分发掘学生潜力,最终实现学生人生发展的比较不错结果。
美华学校UIA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