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外立泰剑桥中心 编辑:佚名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可是,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不听话、贪玩、是个“学渣”该怎么办呢?下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高中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听听一位教授母亲的亲述,她讲述了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我的儿子走过一条与其他同龄孩子非常不一样的成长之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儿子很贪玩,他无法适应循规蹈矩的灌输式学习,他特别贪玩,特别爱打游戏,尤其热衷于航空飞行类游戏。而国内传统教育强加给学生的一大堆简单重复的作业,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导致最终在15岁那年辍学。
后来,儿子正是因为这份对航空游戏的痴迷,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拿到了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UND)飞行科学学院的offer。我看着他在中国的初中阶段强烈的拒斥读书,而在美国却又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第恶补知识。这一霄壤之别,我们似乎可以用受教育者成长的阶段论或个体差异来加以合理解释。满堂灌输、死记硬背,做不完的作业,排不完的名次,一切为了成绩、一切为了高考等等。这都是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留给中国学子和家长的痛。
我是从事医学教育的,也未受过任何教育学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宏观层面不甚了了。但在我的亲身经历中,却有这么几点强烈感受。
1、急功近利、一直在不停的赶路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心理蛊惑之下,我和儿子与其他千千万万家庭拼尽全力去打这场输不起的战争,而实情到底如何呢?它实际上是让绝大多数人去垫底,衬托出一个以分数指标的少数优胜者群体,再由他们去问鼎所谓的象牙之塔。我儿子正是在此背景下被老师所不待见,为学校所不兼容,他自己也视学校必欲逃之而后快 的“地狱”。
2、重分数轻素质,重成绩轻人格
中国中小学教育的中心**是全国统一高考,一切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自恢复起来,一直是利大于弊地存在着,它以当今中国最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制度而受到底层社会欢迎的同时,应试教育的弊端也严重地显现出来。
高考,决定着学生将来在中国社会格局中的位次,决定着他和背后家人的政治地位、经济条件和生活成色,所以,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都乐于投入这场泯灭学生天性的马拉松竞赛,教育功利性的沉重翅膀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3、重课业成绩,轻个性发展
优质幼儿园、重点中小学,然后重点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在这样的成长路径下,落下哪一个环节或者在哪一个环节处于弱势,都有可能使你的人生旅途一蹶不振。
我儿子不是循规蹈矩者,他是特异儿童,为应试教育所不兼容。他虽对计算机情有独钟,打游戏能打出模拟飞行,在疯玩的娱乐中可以轻松学得英语,但他的课堂考试成绩却让他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学校,应该是儿童的天堂,他有权利在那里沐浴阳光吮吸自由的空气,他有权利获得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教育,受到善良平等的对待,这与成绩没有关系,与家长没有关系,甚至与品行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学校本来就是教育人、塑造人,帮助他完善他自己人格,成为现代公民的地方。
儿童的成长有先有后,稟赋有别、兴趣各异、所长所短不一而足,即使仅以成绩论,它也一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应该拿去作为老师的考核甚至学校的考核依据。
可是,美利坚教育制度却吸引着曾经极度厌学的他,让他成为如饥似渴的上进学子。怀揣的飞行梦想在旋踵之间成为现实,他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就会获致成功,儿子就是这样当上了飞行教官。
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这里面蕴涵的诸多道理我一时难以给出专业性的解析。
以我儿子为例,他15岁前在课堂上肯定受的是传统教育,而不幸成为他人眼中的学渣;20岁后到美国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肯定处处受的是西方价值观教育,但他却意外成为学霸。
我为儿子感到庆幸,我为儿子感到骄傲!
“教育”两个字好大好深奥,它在不同国度所蕴涵的不同意趣,让我一个中国母亲在儿子成长今昔的鲜明对照之中,刻骨铭心,其所感所思,是无法用任何文字所能表达的,尽管我率性写下了这些文字。
写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
上外立泰剑桥中心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