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外立泰剑桥中心 编辑:佚名
11月12日晚,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莎士比亚研究Tiffany Stern教授作了主题为"纸面上与舞台上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 on Page and Stage)"的讲座,与在场的一百多名听众一起探讨了莎翁戏剧中文本与舞台的互动。
蒂芙妮·斯特恩是牛津大学早期现代戏剧教授、讲师和辅导研究员,是戏剧剧场、莎士比亚作品、当代戏剧作家领域全球知名的专家之一。讲座开篇她即以自己开莎士比亚公司的叔叔的新奇想法吸引了在场的听众们,紧接着便切入正题,着重介绍和分析了莎士比亚时期剧场、演员和观众及其与莎剧本身互相影响的典型案例。
斯特恩教授首先介绍了莎士比亚戏剧表演所用的圆形室外剧场——剧院剧场和环球剧场。她提到,因当时剧场地租问题,戏剧公司就将该剧场建筑从原地迁移到别处,并将剧院重新命名为“环球剧场”。该事件曾在诸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莎士比亚作品有过暗示,即“环球剧场”意为“世界的剧场”,《皆大欢喜》中“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舞台(All the world’s a stage)”即是对此的恰当比喻。此外,环球剧场的结构也对莎剧也有所影响,被分别称为“天堂”和“地狱”的舞台阁楼和地下室不仅在莎剧文本中有频繁的暗示,还影响了剧场中正反角色的出场方式。
随后,斯特恩教授探讨了当时演员和出场等与莎剧创作的相互影响。以当时著名的丑角William Kemp、Robert Armin为例,她为大家展示了莎士比亚为特定风格的演员创作相应性格的剧中角色。特别引起听众兴趣的是她对当时莎剧剧本和演员排练的描述,她提到,由于经济及其他原因,当时的演员们并不会拿到完整的剧本,而是根据带有 "Cues" 的台词进行排练。“提示”由上一个演员台词的最后三个单词构成,演员上场时并不知道它会由哪个角色在何时说出,这就要求了演员十分专注地倾听场上每一句话。而熟知这一特点的莎士比亚本人也因此在创作作品时利用这一特点制造一些特殊的有趣效果,如利用重复几次的“提示”故意打断长台词等。
讲座最后,斯特恩教授讲解了当时的观众观戏的特点及其对莎剧的影响。当时的观众们会带着一种特殊的、可擦涂的笔记本“桌书(tablebooks)”来到剧场,专门记录诙谐有趣的台词或是又长又难的“新单词”,而熟知此事的莎翁又会专门创作一些生僻难懂的单词,故意捉弄这些观众们。这些生动有趣的轶事令在场同学忍俊不禁。
在互动提问环节,在场听众就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女演员的参演以及莎剧的衍生剧等问题与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蒂芙妮·斯特恩教授以其对当时历史的真实而细致的描述还原给现场听众们一场精彩的莎剧旅程,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上外立泰剑桥中心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