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广州亚加达国际预科青藤学院 编辑:佚名
2024学年**学期亚加达青藤AP&AL国际课程启动了以“千面课堂”为主题的特色课堂活动展示,合力建设有心有料有趣的青藤教学。
临近期末,各课程也已进入结课阶段:3C课程用图文与表演诠释中华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理科探究实验带领同学们发现物化生世界的奇妙;Steam课程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多学科融合魅力;艺术课堂将记忆具象化,呈现独一无二的美学视角;外教老师的课外趣味口语课堂动手动脑,寓教于乐。
那快来一睹老师们的课堂风采吧↓↓
3C 文化课程-中华神话之美
“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是亚加达青藤 AP&AL 国际课程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华文化内核课 (Chinese Cultural Core),简称 3C 课程。它融合了文学、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学科的内容打破常规授课模式,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法,为同学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成果展主要以海报展板和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3C课程老师章琰Jayda:“本学期的项目一以'穿越时空 对话英雄'为主题,旨在通过以古鉴今的方式,使学生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学期的项目二以“山海志异 传奇华夏”为主题进行神话戏剧改编,聚焦“神话”和“舞台剧”相结合,通过自我及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中华神话故事的理解认知,体会神话故事中的精神内核,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理科探究实验—解锁物化生的奇妙
理科探究实验项目充分发挥每个学科特色,设计基于动手实践的趣味课堂,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创意和智慧,探天地之理,寻万物之妙。丰富的学习资源、科学的课堂设置让青藤学子收获匪浅,在动手探索、实践中提升学科素养,将探究思维辐射到生活、学习的各个层面,常怀创新之梦想,开拓创新之思维,发扬创新之精神。
陶旭Tim老师带领青藤生物科学小组开展了“生物模型与标本制作”的系列科研小活动,引导学生们在研习中思考。与 PBR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协同合作,完成了多种细胞模型、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制作。
此外,同学们还进行了多项生化实验研究,*括:饮料中维生素 C 的测定、乳制品中蛋白的分析解剖猪心观察循环系统等实验。从选题、材料准备到实验操作、结果统计与报告,大家分工合作,共同探索实验的乐趣,挖掘科学研究的潜力。
Steam 课程—多学科融合魅力
STEAM 是集 Science (科学)、Technolog(技术)、Engineering (工程)、Arts (艺术)Mathematics (数学)为一体的多学科融合课程旨在通过现实中的实际应用来促使学生探索周围的事物,引发其进行多方位思考,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对各个学科的兴趣、探究精神、团队合作能力。
Steam老师季东君Jessie:“课程以 4-6 人进行组队,每个队伍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作品创作。作品类型*括但不限于乐高、桦卯、机械拼装、拼图、DIY 等涉及学科*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建筑、艺术、人文、历史等。”
“每个队伍在完成作品的同时,需要对作品本身涉及的背景、学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如历史意义、建筑风格、艺术特色、机械原理。同时需要每个队伍合理分工合作,整个制作过程最终形成文字报告。”
艺术展览—记忆的美学视角
本学期的艺术课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展开了以“自我探索,记忆具象”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培养学生对于美学的感知和艺术的热爱。在此之前还进行了青藤 IP 形象的慈善“艺”卖活动,将灵感现实,将艺术美延伸至人文美,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艺术老师黄紫嫣Yolanda:“'自我探索'主题的设置是因为学生正处于情绪复杂的年纪,通过艺术课去增加自己的认知能力,找到关于自己的直觉、疑虑、预感等混杂情绪的发展方向,并了解“标签”对自己本身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打破负面“标签”重新定义自己本身。”
“'记忆具象'主题则是从学生自身的记忆为主题,我们过去的记忆对我们现在的本身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着迷。学生试图用这个灵感带入他们的作品中,通过这些情感创造属于他们的视觉语言,进行个人与记忆的深入探索同时让他们在每件作品中找到独特的意义。”
课外口语课—趣味辅导 动手动脑
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组外教老师们在每周二第九节的自由活动时间开设全英趣味口语辅导课,以带领学生动手拼图、拼积木、拼乐高等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乐有所得。
走进青藤课堂,我们能看到老师们“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领略到“passion优先”,注重学生差异创新的教学理念,体验到课内课外相链接,课本现实相,输入输出相平衡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