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表扬或恰当批评宝宝其实是蛮考验家长的事儿

来源:深圳圣娜贝彼儿童成长中心 时间:04-21

我儿子快三岁了,很顽皮很闹腾,经常做错事被我们批评,但似乎没什么效果,他还是把我们折腾得够呛!

面对这么个熊孩子,怎么批评才好呢?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方法吗?

宝妈你别过于担忧和烦心,两三岁的宝宝,经常做错事也是很正常的。只要坚持爱心和科学早教,适时给予批评、引导、纠错,相信宝宝会改好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宝宝都会据此认识、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并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律性。但是,胡乱表扬宝宝,或者批评宝宝时方式不对、过于粗暴(甚至打骂体罚)都是不可取的。

对宝宝的批评或表扬,是针对行为的价值认定,并且其中蕴含了家长自身的主观性和价值判断。 

俗话说,孩子是夸着长大的。虽然在必要时候夸奖宝宝是很重要的,但过度夸奖反而会适得其反。其理由是:

A. 在不必要的时候也夸奖宝宝,使宝宝会过分期待别人的夸奖,导致宝宝不受到夸奖就不能满足。

B. 宝宝为了得到夸奖,会只做能够得到夸奖的简单的事情,而避免做困难的事情。

C. 某件事宝宝并不认为自己做的好,但家长却给予了“好厉害”、“做的真棒”、“第1哦”之类的过分表扬,会失去真正的评价,令宝宝认为自己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对自己的认识能力也会下降,误导宝宝一心认为“自己很厉害”、“自己是很优秀的”。因此“孩子你非常棒了”这样的表扬方式我们觉得并不好。

D. 宝宝对可能无法获得夸奖的事情,会消极对待,更加不想做此类事情。于是,不熟练的事情本应多加练习,宝宝却逃避做这些事情,进入做得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稍微有点困难就放弃的宝宝,经常有很多是得到家长的太多过度表扬。

E. 即使宝宝做得很棒,但只是简单地给予物质性的奖励(比如甜点、玩具、金钱等),这对宝宝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因为这会导致宝宝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去做,反而是为了获得奖励才去做。用奖励诱导孩子做某件事(包括学习),这对宝宝的成长是不好的。

 

无数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较好的表扬方式,是让宝宝和大人共同得到满足感。

比如说,脸上表情露出开心的笑容。真心想表扬宝宝时,可以从心发出笑容,或者对宝宝说“完成了,你真棒呀!”,随后用笑容相互对视,看着宝宝露出笑容、获得满足及荣耀。

其实,即便成果一般,但宝宝努力去做了的话,家长也可以表扬道“如果这里能再注意一下就更好了。但是你努力了就很棒哦!”

因此,家长要认真欣赏宝宝最后的成果,对宝宝进行正面鼓励,使宝宝保持能够进步的情绪,比如:“这里还稍微差一些,但这里这一点做的很好呀”、“花了很多时间呢,认真做的话,你也可以做得这么棒呢”等等。

心理研究还显示,如果宝宝做得很棒,会希望家长和自己一起感到开心和满足,此时家长不应当敷衍了事。比如,你请宝宝把杂志拿过来,宝宝递给你杂志时,你不能只答一声“嗯“,而是要微笑着认真地道谢。宝宝不管帮你做什么事,即使实际上并没有帮到什么,如果宝宝努力地做了,你就应当表达自己的感谢:“谢谢你!谢谢你帮我!”但类似“真是好孩子”、“做的真棒”之类的话语就不必要了——不是老套、过时,而是这样过分夸奖反而会失去价值。